1. 副溶血弧菌
副溶血弧菌感染对虾的疾病较多,如红腿、黄鳃、断须、额剑等。副溶血弧菌常会继发或并发一些病毒病,从而导致大批量的死亡(死亡很大程度是因为副溶血弧菌的毒力影响)。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机理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:
(1)产生溶血毒素,溶血毒素具有直接溶血性,可使对虾多种细胞发生溶血,溶解对虾血液、细胞致死;
(2)肠毒素作用,造致对虾消化道组织损伤,回肠糜烂,胃粘膜炎,甚至肝胰脏、消化功能紊乱;
(3)产生脲酶,使对虾肠液积聚产生肠道积水,严重者可能出现拉白便现象;
(4)胞外产物可使对虾免疫力明显下降,生长速度慢,以致易引发其他多种疾病。
2. 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症
研究发现,导致该病是一种具有两种毒力因子PirA、PirB的弧菌感染引起的,其中大多数是副溶血弧菌,也有发现少数的弧菌是哈维氏弧菌。该病发生后呈现发病范围广、速度快、发病季节不明显的特点。从症状上看,多表现为空肠、空胃、偷死等症状。肝胰脏肿大,质地松软,出现肝胰脏明显萎缩。对虾发病期间,通常在池塘水在缓慢流动或趴伏于池塘边坡上,失去食欲,空肠空胃,该病病情发展十分迅速,死亡率和排塘率极高,从发病少量到排塘,时间最短仅2~3天。3. 哈维氏弧菌
哈维氏弧菌在TCBS培养基上检测呈现黄色,是虾苗的荧光病的菌原之一。对虾感染哈维氏弧菌的发病初期,幼体活动能力减弱,游于水中的中下层,糠虾及仔虾弹跳无力,摄食减少或不摄食,身体发白,频死或死亡的幼体会发荧光。成体发病先是头胸部、腹部的腹面发荧光,严重时全身发光。育苗场中常见,尤其到了仔虾阶段。4.坎贝氏弧菌
生长最适温度15-35℃,在TCBS培养基上检测呈绿色菌落,能发荧光。感染病虾活动力减弱,在池边水面缓慢游动,或沉底不动,有时作旋转游动或垂直游动;对外界的惊扰反应迟钝;食欲减退或停止吃食。个体消瘦,甲壳与肌肉间空隙大;头胸甲心区上方由原来的清色透明变为白色,后期变为淡桔红色,形状为三角形。主要的症状是附肢变红,游泳足早变红,以后步足及尾肢也呈鲜红色。5.溶藻弧菌
该菌感染对虾多发生在夏季,在水温25℃—32℃容易流行,感染虾苗时可导致虾苗的幼体菌血病,对虾的部分红体病、白斑病也是溶藻弧菌所引起。溶藻弧菌感染对虾发病主要取决于宿主,宿主所在的环境,菌本身之间的关系,致病过程包括粘附、侵袭、体内增殖及产生毒素一系列过程。
6. 高致病性弧菌
“玻璃苗”典型症状:患病虾苗表现为活力降低、厌食甚至空肠空胃,虾体消瘦、暗浊;肝胰腺轮廓模糊、组织解体萎缩、颜色变浅呈淡黄色,甚至肝胰腺区由正常的饱满褐色组织变为空白的玻璃化状态,进而使得头胸甲区域甚至腹部呈现瘦小、苍白、暗浊状态。“玻璃苗”是高致病性弧菌分泌的毒素导致的,并且该毒素毒力极强。“玻璃苗”病原并非某一种特定弧菌,而是能分泌该毒素的一类弧菌,单纯检测弧菌并不能严格鉴定,目前已找到指导弧菌分泌毒素的特异性基因,并且研发出检测该基因片段的试剂,帮助检测“玻璃苗”。弧菌一旦大量繁殖和爆发,往往难以应对,造成严重经济损失。所以选苗时做好弧菌筛查,养殖过程定期抽查,严防超标,做好养殖环境监控,提前干预,都尤为必要。太阳成集团tyc234cc[主页]网站的对虾病原体PCR检测,采用PCR-荧光探针法,特异性强、灵敏度高,其检测限低至几个拷贝,可以帮助养殖企业了解对虾弧菌携带情况及含量,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止措施,避免造成较大经济损失。
表1 太阳成集团tyc234cc[主页]网站弧菌检测产品目录表